智能制造学院:疫情期间,七项措施,推进就业
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,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,智能制造学院将就业工作视为“关系到社会进步、学校长远发展、广大学生切身利益”的重要工作,坚持贯彻落实“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”。在疫情期间,智能制造学院严谨科学分析、并主动克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不利因素,制定七项措施,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。
一、严谨科学分析并主动克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不利因素。如:整体就业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差距;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;学生就业信息填报不及时,不规范;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改变;学生就业主动性需进一步增强。
二、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长板所在,并注重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类指导。深入推进毕业生分类管理与跟踪,对考研考公、就业、创业、入伍等类别学生分别建立台账,分类进行指导。
三、精准帮扶,对有就业意愿但是还没有就业的学生,要做到一对一精准帮扶,积极推荐工作岗位。每次招聘都要通知到人,跟踪到人,服务到人,让每一个就业机会不在学生身边流失,做到一周一跟踪,直到落实具体的工作单位。
四、继续深入开展六位一体的就业帮扶工作,学校主管部门、全体老师、毕业校友、在校学生、社会企业、学生家长通过建立校企合作、挖掘身边资源、发挥校友力量、寻求家长支持、发动学生积极性等形式,以面谈、电话、网络、QQ、微信、微博等途径及时将就业信息传达给学生。
五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疫情对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,转变观念,主动投身到第一、二产业工作岗位中去,先就业,再择业。
六、动员毕业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提供的网络招聘信息,积极主动浏览各大人才招聘网、企业招聘网、高校就业处网站公布的招聘信息,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网络面试。
七、积极给学生提供网络面试技巧指导和培训。开展网络面试“三过关”活动,即电子简历和视频制作关、网络面试语言表达和礼仪关、网络面试技巧关。逐一指导学生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和视频;训练其语言表达和面试礼仪;组织开展网络面试技能与技巧培训;引导学生在面试前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收集,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来自 智能制造学院